巩义拉咖男装店在哪

巩义哪有定制西装的地方-巩义男装哪家不错

巩义市新兴路43号。

巩义拉咖男装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新兴路43号。该店铺提供男装产品,包括衬衫、西装、裤子等。巩义市新兴路是该店铺所在的具体地址,顾客可以前往该地址购买他们感兴趣的男装产品。拉咖男装店的位置方便顾客前往,提供了一系列时尚、高品质的男装选择。

请问郑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郑州近郊一日游景点

1、 郑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郑州东北郊,占地面积3500亩。这里有连绵起伏的沙丘,郁郁葱葱的林木,波光涟漪的水塘,芳草萋萋,野花遍地。环境幽静,树木参天。火车站乘39路、21路公交车到森林公园门口,然后向东(里)走,到大众生态园(门票10元), 园内有经营烧烤,环境好,价格偏贵。烤炉押金50元,租金10元(含炉、碳、调料等),如果补加碳,另收费(5元/次)。销售食品:鱼、土豆、平菇和袋装羊肉串等,食品另外收费(也可以自带)。出了大众生态园向北约1.5公里,还有个烧烤园(无门票),烧烤炉免费,只收碳钱,按公斤了,盐什么的5快钱就够了, 还可以钓鱼。*森林公园里*成片的森林、草地、鱼塘,空气清新,鱼塘边、草地上都是自助烧烤的好地方。(自带炉具、注意防火)

2、金鹭鸵鸟游乐园(门票20元)。从紫荆山(黄金周期间)或商品大世界(日常7:30,9:30,11:30)乘51路;或从火车站银基商贸城乘307路公交车直达,这里有专门的抓鱼烧烤区,鱼10元/条(鱼不大)。

3、 黄庄黄河大堤(当然无门票)。火车站或紫荆山乘305到终点站黄庄,向北上黄河大堤,左转1公里即到(下车后约走30分钟),在黄河大堤上烧烤,黄河边有渔家卖鲜鱼,20元/斤,环境清静、秀美、游人少,此处正在建黄河二桥,车难行,驾车勿去。

4、 尖岗水库(门票3元)。在医学院乘301路直达,在水库边上烧烤,还可以玩脚踏船。

5、 常庄水库(门票不祥)。位于郑州西南郊须水镇常庄村,距西环道2公里,水库周长8公里,环境清静、别有情趣。在二七广场或医学院乘302到,水边烧烤,别有情趣。

6、 洞林湖(原泗河水库。无门票,钓鱼3元/天),位于郑州市西南15公里,因始建于汉唐的洞林寺而得名,湖的面积很大,湖水清清,波光粼粼,寺内古塔高耸,碑碣林立,建筑富丽堂皇,气势雄伟。古刹虽然破败,却依然透出世外桃园的清净。河医坐301路,40分钟一班,车票2元,终点站即到,最晚返乘车18:10。游人不多,有脚踏船、汽艇,边钓边烤,更有乐趣。

7、 西流湖(门票不祥)。在医学院乘31路、76路或在火车站、绿城广场乘68路直达,是老牌的旅游区,烧烤也不错。

8、 花园口黄河游览区(门票10元)。在二七广场或紫荆山乘310路到终点站到花园口生态旅游区,上大堤向西、向东(有小的滨河公园)都是烧烤的好地方。

9、 邙山黄河游览区(门票25元)。在二七广场、大石桥乘16路公交车即到,是老牌的旅游区,在河滩上烧烤也不错

10、思念果岭山水(原黄河大观,无门票),位于郑州黄河南岸3公里,占地7600亩,以丘陵、沟壑、河流、湖泊、湿地等地质地貌构成。有专门的烧烤场地,节日有经营烧烤,日常可自带炉具自助烧烤。吃烧烤,还能游览风景呦。

11、梅山(门票5元)。在医学院乘318路公交车直达,下车即是山脚,山不高,游人少,是个烧烤得好地方。

12、黄河鲤鱼场(无门票)在紫荆山乘308直达,鲜黄河鲤鱼,烤起来鱼肥肉嫩。

13、黄河迎宾馆(无门票)在二七广场、新通桥或建文乘309即到,院内鱼塘边上有经营烤鱼的,非自助烧烤。

14、荥阳王村孤柏垛景区(无门票)。(高速公路上街出口向北4公里)景,那里有汽艇还有渔家船只,可以边吃边坐船游览黄河景色,黄河柴鱼作熟每斤25元,还有柴鸡,柴鸭,凉菜每盘5元。滩地上可尽情烧烤。

15、岗里水库(无门票),原是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1960年大水时被迫炸开,仅余十八孔闸桥、消力池和河中一段神奇般残留至今的残坝。水域面积为461亩,水质清澈透明,可垂钓岸边,可泛波湖中,尽享大自然的情趣。①(花园口景区门票10元)在二七广场或紫荆山乘310路到终点站花园口,沿河梯西行约1.5公里即到;线路 ②(无门票)北环路陈寨花卉市场向西第二个路口,向北到头上河梯向东500米,水很美,游人少,畅所欲烤。

16、 唐岗水库(无门票)。在荥阳市的广武乡境内,可以走北环,拐到去邙山的路,至古荥乡后,西拐广武乡,到广武乡后,问唐岗水库,水库距离广武乡只1华里左右。从郑州北郊到这个水库顶多一个小时,水库很美,野鸭很多,也是烧烤的好地方。

17、 荥阳丁店水库(无门票)。向西走往上街的郑上路,到太和路口向左(南)约5公里即到。能钓鱼,鱼挺多(按鱼人收费5元/人),烧烤就随便了。

18、 金沙湖(门票20元)。从医学院、东西大街乘35路终点即到,夏季有经营烧烤。

19、 雁鸣湖 (门票20元)。郑汴公路到中牟城,大转盘,向左拐(向北),10公里后,向东有一小路既是,有经营烧烤,也可自助烧烤,水边烧烤别有风味。新东站好像有直达车。走新的郑开大道向东到雁鸣湖指示牌左转即到。

20、 巩义青龙山(即蝴蝶谷,无门票)。西站坐去巩义的车,小关镇下车(55公里,车票7元),然后乘去狄坡方向的中巴,到峡谷口的扬树洼村即到(3原每人)。此后步行进山游玩,全程都在峡谷里穿行,一路上可边走边玩。到营地(一水库的上游)后,游泳,钓鱼,烧烤。需住一宿,第2天步行出山(1小时),在青龙山景区慈云寺停车场包车(昌河约35元/车)出山(约半小时),到国道大峪沟镇等长途车返郑(此景点需准备帐篷睡袋)。

21、 新郑杨庄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58公里)。在南站坐往平顶山、叶县、禹州方向的长途车,杨庄下车即到,车票6元。

22、 老观寨水库(无门票,35公里)。南站乘至新郑的长途车,老观寨下车后步行1公里,车票3.5元。

23、 老观寨河(无门票,35公里)。南站乘至新郑的长途车,岗时下车,步行1.5公里即到,车票3.5元,或五里口下车坐三轮(2元)到老观寨河。

24、 毕河水库(即小魏庄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在紫荆山路三分院乘323到终点站下车。

25、 五虎赵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南站乘车到新郑(4元),在新郑乘4路车即到。

26、 五星水库(无门票,钓鱼5元/人天)。南站乘到新郑的车,芦沟下车(4元),乘机动三轮(5公里)到达。

27、 渠梁水库(无门票)。客运总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车(4元)直达。

28、 河西水库(无门票)。客运总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车,下牛站下车,乘机动三轮向北4公里就是。

29、 张湾水库(无门票)。客运总站(航海路)乘到柳集的班车,终点站下车乘三轮即到。

30、 李湾水库(无门票,60公里)。在总站乘郑州至登封的长途车,到李湾水库,车票6元。

31、始祖山,古称具茨山,位于新郑市西南15公里处的千户寨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始祖山主峰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山坡上丛林密布,山半腰的青岗庙水库,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西坡的黑龙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潋影,妩媚动人,形成山、水、泉、林融为一体的秀丽景色。郑州客运南站乘车至新郑(车票6元),然后转车至始祖山(车票4元)。

32、黄帝故里。郑州客运南站乘车至新郑(车票6元),下车后步行1000米即到。

33、北宋皇陵。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从郑州市乘68、72等到新郑州大学,10元乘坐至巩义大巴,1个小时后到车站下车,乘3路、6路、1路公交车永昭陵园下车即到。

34、河洛文化发源处。是黄河和伊洛河的交汇处,也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神秘的河图洛书传说,大王庙。从郑州市乘68、72等到新郑州大学,10元乘坐至巩义大巴,到巩义收费站下车,往北步行10分钟即到。寺庙收费2元(人多可以搞价)。

35、邙山古树苑。位于天河路与开元路交汇处,占地600亩,栽植树木3723棵,其中古树880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3棵,500年以上的数十棵,100年以上的850棵。还有林间小道、两块60—80吨重的巨石、人工湖、假山。在市内乘坐78、90、91路车到惠济区政府下车即到。

36、丰乐农庄(门票20),郑州市郑邙公路(江山路)与黄河大堤交叉口向东800米。广场大门两侧为白鸽广场、蚂蚁王国、孔雀乐园、笨猪乐园、松鼠乐园、锦鳞乐园、葵花迷宫等组成的娱乐互动园。农庄自南向北分布着荷塘、木屋别墅区、人工湖、丰乐桃园、美国引进的优质葡萄园、观景台、野兔园,最北部的草原风光牧场养殖有南阳小黄牛和海南东山羊。有宾馆会议室等,这里的烤全羊不错。交通方式:河医立交桥下公交旅游1号线可乘车直达。

37、黄河富景生态园(门票20),位于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北黄河滩,东临京珠高速,西接107国道黄河公路大桥,沿黄河蜿蜒8公里,占地面积1.5万亩。 景区地址:郑州市黄河东滩区新乡原阳黄河岸(107国道黄河大桥和京珠高速黄河大桥之间的黄河两岸)。118路河医立交桥下乘旅游公交 2号线 。

38、凤凰山:上郑少高速从新密下,向南走500米见钉子路口向西一直走,到米村有个小转盘然后继续向西(有路标)5公里就到了,主要是吃农家饭、爬爬山、顺着小溪走走。

39、皇帝宫:时间太长了忘了怎么走了,大概是走郑密公路,不到新密市有条向皇帝宫去的公路可以直达,到时问当地人都知道怎么走的,主要是看看风后摆的石人阵,还有一个小湖几个小山洞、窑洞和一处宫殿。

40、环翠峪:走郑上路过收费站后走新310国,道快到上街有条到刘河镇,庙子镇的公路到刘河镇后向西走有路标,主要是吃庙子卤肉和农家饭对了那里的橡子面凉粉一定要尝尝在郑州是吃不到的,景点是洞,古城堡千米滑道,二廊庙古.

41、神仙洞:走郑上路过收费站后走新310国,到荥密路口向南到尖山乡,也可走郑少高速到新密下向北到尖山乡,路旁有景区指示牌,主要就看神仙洞别的没什么看的.

42、雪花洞:走310到巩艺新中镇,路旁有景区指示牌,主要是吃山韭菜饺子,景点小龙池,万年僵树,雪花洞,老庙附近的庙宇有时间了可以爬将军寨.(环翠峪,神仙洞,雪花洞三个景区是相连的,进一个就可以到其余两个)

43、康百万庄园:走连霍高速到巩义西下,向北走南河渡到康店就到了,顺便可以到石窟寺和宋陵看看.

44、嵩阴风景区:走连霍高速到巩义西下,向南到夹津口走巩登公路,主要是原始次生松树林景色挺好的站在山上可以看到郑少公路,可以吃到野味.

45、青龙山慈云寺:走310过巩义大峪沟,路旁有路标向南有条公路,快到景区门口是条石头路也就几百米不好走,景区没什么吃的,慈云寺里的石刻很是精致

46、龙湖(龙泊圣地,无门票), 龙泊圣地座落于郑州东南新郑市龙湖镇,距市中心约25公里。占地面积逾5000亩,其中水域面积逾1000亩,森林面积逾2000亩,是政府公布的中原首家原生态自然资源保护区。1000亩原生湖泊,生态体系自然天成;湖畔数十万株野生树木郁郁葱葱,数十种野生动物跳跃在湖区之间,更有大面积的林木果园,毗邻湖滨道路。

47、樱桃沟, 郑州樱桃沟距离郑州约15公里,在郑州西南方向,从医学院坐317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每年五一期间对游人开放,郑州医学院乘坐317路公交车直接到樱桃沟,个别果园门票3-5元不等,免费随便吃,带走的论斤两按时价付款。

48、侯寨乡红花寺的万亩葡萄基地 ,侯寨乡以红花寺村为中心覆盖周边7个村的万亩葡萄近日披红挂绿,喜迎八方宾客。万亩葡萄基地位于侯寨乡东部,距市区10公里,以红花寺村为中心,包括周边铁三官庙、南岗刘、郭家咀、大田垌、东胡垌、张李垌、荆寨等行政村,总面积超过10000亩,方圆10余里。品种有50多个,“美国黑提” 、“大红球”、“美人指” 、“绿翠”等一批新引进品种成为葡萄新贵,大路品种“巨峰”、红富士”通过改良,以其味美甘甜、口感醇正吸引外地客商纷至沓来,葡萄成熟季节,个个晶莹剔透,串串姹紫嫣红,微风吹过,果香四溢,沁人心脾。乘车路线:222路公交车直达葡萄基地;自驾车走嵩山南路、大学南路可到达。

民风民俗的作文

.素净大方的基诺族穿着

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传统的服装,以白色和黑色为基本色调,因纺织工艺落后,所织棉布缺乏紧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诺族酷爱刺绣花纹图案,无认男装女装都爱用横、直彩条和几何形图案装饰。男子上衣是无领、无扣的对襟衫,用织有纵横交错的彩色条格白布缝制。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强有彩色条格,横向彩条色彩斑斓,极为显眼。衣服背部中央乡中有一个6寸见方的图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线条,开如一朵葵花。但又有太阳放光之状。基诺语称这一图案为“波罗阿波”,有太阳花与月亮花之意。衣襟边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镶有数道术为显眼的横向彩条。白底上衣,被特意织上的图案和红、黄、蓝、黑相间的彩条装饰成一件色彩鲜明的花衣。

男裤为阔裆肥裤管白裤,裤脚边沿同样镶有横向红、黑、白三色相间彩条。宽大的裤腰两侧各开一道3寸长的口子,缝有一块四方形黑布。白裤在腹前打折,用缀有彩色缨穗的腰带扎系于腰部。男子头上蓄有三撮长发,用1米多长的黑色头巾包头。小腿上缠有裹脚布。男子衣服厚实宽松,穿在身上,增强了男人的壮实、强悍英姿。女子用织有彩条,再加绣图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调多为青色、黑色、无领、对襟,着意用红、黄、黑、白彩色横条装饰衣襟边沿和衣袖手旁观。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长及膝盖,上端白、下端黑的开合围裙,裙沿上镶红条作饰,于腹前开合系于腰间。成年女子头戴织有纵向彩条的尖顶三角形白布帽,两侧帽角下垂披于肩头,额头部位的帽沿外翻,开若一保尖顶白色筲箕扣在后脑勺上。未婚女好挽发于脑后,已婚妇女挽发于胶额上方。女子着装,简朴中透出素雅,使基诺族姑娘显得楚楚动人。

基诺族服装的鲜明特点是用彩条装饰袖管和衣襟边沿及后背。人们以彩条饰衣,据说与天上彩虹有关。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基诺族男女相恋难分难舍。一个穷凶极恶的富家公子见那姑娘美丽无比,顿生歹意,用计抢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从,被打得遍体鳞伤,去活来。她的恋人历尽万苦千辛,救出姑娘。俩人逃离虎口不处,富家公子带人追来,年轻伙子腿中数箭,倒在地上。大灾临头多时,天空中出现了几道彩虹缠住这对恋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对恋人在彩虹环绕之中腾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后人在缝制衣服时,便用彩条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灾。

2.昆明民风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僳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汇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纯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昆曲、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 布依族的家教 家教,是老一辈对晚辈传教自己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方式,也可称家训。布依族认为:“家教不严;祸害子孙。”

布依族人民礼貌好客、俭朴恭谦、尊老、扶善治恶,是老一辈严于律己的身教和苦口婆心的言教培育出来的。布依老人常自勉:“族旺家兴全靠人,树大叶茂全靠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布依人入学读书的极少,从生到,都是生活在家族的范围内。所以,布依族的家庭是终其子女一生的教育基地,家教是终身的教育方式。

布依族的家教,从幼年时代就开始抓起。“小小不扳,大了压弯”、“不教不说,观世堕落”,这是老人告诫年轻父母的话。年轻父母总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行为规范,以慈爱的态度尽量用身教让孩子潜移默化,不让孩子染上骄、懒、贪的坏习。他们教育儿童.“担子要捆紧,做事要懂礼”、“憨人不读书,读书人不憨”、“灵人争时间,憨人混光阴”、“廊糖水滴旧窝,后辈跟着前辈学。”

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教育,重在如何做人。如:“好吃莫多吃,伶言莫说尽”、“父母留浅吃浅,不要抢人吃;父母留深吃深,不要坑人吃”、“相交要直言直语,做事要礼仪在先”、“寨邻有难多帮衬,自家天塌众人撑”、“正道之财不嫌多,不义之财莫沾摸”、“憨人要多顾,灵人可少助”等等。

传统的布依族家庭实行家长制,年最老者为长。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人家很多,给家教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对布依族中在外做事或当官的人,老人的告诫语言有:“为官宦要识文化,做官要碴王法”、“河清能见底,官清能见心”、“当官不知足,目间百姓哭”。……

布依族有着世世代代的家教传统。新娘出嫁时,其母要唱《临嫁训女》教育新娘“……天上老天是大家的天,父母是自家的天,好吃的东西要留给公婆,你不留人家说你木懂礼。……”

布依族老人病危临终时,寨中有名望的长者要替代病危老人向其子女唱《遗训歌》。训诫后人对老人的遗产“弟兄互相分……姊妹互相分,心窄不要吵架,心恨也不要打架,免得在老人面前丢脸,也免得在朋友面前丢脸。”

大家庭生活,常使晚辈亲眼目睹老人的所做所为,家长常以身作则,为下一代树立榜样。老人的失误,又常要求下一进行弥补。这种不断完善的家教,利族利民,利国利家,世造就出大批优秀的布依儿女——罗平县钟山乡小德江村的李齐,从小受布依族家教的影响,勤劳纯朴,见义勇为。40年初曾带领青年向土豪劣绅进行清算斗争。加入游击队和党组织后,承担后勤工作,走村串寨,筹粮筹款。部队外出开辟新区时,他往往在部队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做好了安排部队食宿的准备,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李家齐不幸身陷魔掌后,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坚强勇敢,最后被敌人割舌、剥皮、抽筋,壮烈牺牲。表现了一个布依族***员的高尚气节。

历任罗平县第八、九、十届副县长的布依族女儿熊秀芬,一生廉洁自律,生活简朴,工作认真,平易近人。当副县长时,分管干部人事工作,而爱人却是农民。熊虽对其丈夫情感甚深,但并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有权而给丈夫安排工作。临终前,县上的几位负责人请她提出个人的要求。她只要求她后,丧事一切从简。又问及她的丈夫、儿女需不需要什么照顾时,熊副县长沉默了一会,才回答:“我爱人是个老好人,在农村习惯了,勤脚快手的。县政府招待所杂事多,经常找临时工。在招待所忙的时节,请让他优先来招待所当当临时工吧。”

布依族的家教,是我国宝贵的道德遗产之一。当官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可免于陷下腐败罪恶的泥坑;为民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文明、善良的人。

4.苗族民俗风情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云南苗族人口90.7万,占中国苗族人口的12.2%。主要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地区以及武定、禄劝等县。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苗族主要从事家业。过去,狩猎是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间多神教和基督教。

1陕西: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馆,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汤浓,镆筋光滑,香气四溢,食后余味无穹,又有暖胃功能。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 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 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竞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2北京:春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 还讲究吃和菜,就是用时令菜的心,如韭黄、菠黄等切丝,叫炒和菜。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体讲,她至少包含以下十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甲骨文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三)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四)农耕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五)商业文化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六)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太极八卦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兵家的吴起以及杂家的吕不韦,也都是河南人。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东汉王充在洛阳写成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著。南北朝时河南人范缜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少林僧人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七)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河南气温现在多少度

河南气温现在12℃~22℃。

白天平均22℃,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12℃,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郑州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巩义(22℃)、荥阳(22℃)、上街(22℃)、登封(21℃)。

郑州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巩义(11℃)、登封(11℃)、新密(11℃)、新郑(11℃)。

气候特征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